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讲堂 >> 正文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来源于:光明日报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在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并引发了多样性意识形态之间的诸多矛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不断提高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的应对能力,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通过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发挥其引导、凝聚和调控等导向功能,也需要在实践中通过重塑话语权主动权、扩大包容性,拓展传播载体、改进方式方法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创新,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统领作用。

  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动权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总是要反映特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通过一定的话语来表达和诉求。不同的阶级和集团由于利益不同而形成了自己的不同话语表达和运用权力,但总是有一种占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发挥着导向作用。对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而言,能否具有这种主导地位并起到导向作用,关键的是意识形态话语是否具有权威性。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更多地也就体现在能否牢牢掌握住其话语的主动权问题。简言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是通过对话语主动权的掌握确立的。

  第一,以生活世界的新变化为基点,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种生活化的理论取向,它不仅强调对现实功利的关注,而且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想目标的表述更加注重了对现实的兼容性。从根本上说,这种变化取决于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作为对这种社会变革进行反映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必然应该围绕着这一现实诉诸于自己的话语权。一是围绕着人民本位、强固民生的执政理念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的重塑,要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这一根本,通过突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二是将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重塑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尊重公民表达自己意见和主张的权力,也要善于捕捉一些言论、观点和行为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利益需求,并对合理需求在意识形态中及时得到公允的体现。三是要以服务大众的幸福生活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重塑的最高目的。既要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幸福的意义,也要注意引导人们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来获取幸福,同时还要引导人们自觉地投身于对幸福追求的社会实践之中。

  第二,以主动应对挑战为中心,赢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在挑战面前遇到了认同的困惑和危机是对其的一种否定,但实际上,这也同时是其发展的契机和自身内在嬗变和深刻变革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今天遇到挑战和引发认同上的困惑是一种正常态,问题的关键是,人是否能够在看似不正常的正常中确立一种符合社会主体的发展要求和精神的意识形态自觉。有没有这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自觉,这既表现出其应该挑战的能力,同时也表明能否赢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问题,就成为一种对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发展要求的主导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诉求,这既需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和基本原则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也要符合时代、大众不断求变的需求,尤其是面对各种挑战创新自己的要求。

  第三,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权威。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要突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面展开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既要敢碰改革开放发展中的新事物新问题,也要敢碰历史问题与种种挑战歧见;既要扩充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资源,也要提倡、允许个性化的、结合各行各业各学科针对意识形态的建言。二是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的作用,实现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作用。三是必须将现实关切与理想追求统一起来,使具体的世俗生活在对理想意识形态与生存意义的关照中获得了浓厚的意义支撑和阐释。四是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制定和实施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社会主义意识主导性的确立提供制度保证。

 

  努力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任何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都绝不是狭隘的观念,应该具有包容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先进的主导意识形态,其影响力大小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包容性。为此,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以增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

  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有“包容多样”的博大胸怀。所谓包容是指在对多种意识形态成分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承认的基础上,主张用海纳百川的胸怀来接纳和引导这些意识形态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那些无害或有益的意识形态采取开放、共存和协调的态度和方法,从而使自己得到一种补充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最终达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容乃大”的目的。这就要做到:一是对新出现一些意识形态表现形式,要在科学鉴别的基础上,对于其中健康的成分,要积极地提倡和保护;对于其中有益的成分,要积极进行引导和规范;对于不健康甚至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分,要坚决予以取缔。二是要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规范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三是主流意识形态要从国内阶级斗争和国际两极对峙的狭隘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在确保自己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其他有益或无害的意识形态内容。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凡是危害社会和他人、损害他人利益与幸福的意识形态都不应在包容之列。

  第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具有对普适话语的包容性。强调集团性思想和利益表达,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然而,意识形态最具渗透力和影响力的表现却是让思想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从这一理解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一方面,不能孤立、抽象和无条件地使用阶级性话语,而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具体实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不能拒斥阶级性话语,抽象地使用普遍性话语。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突出了人的类意识,使人们能够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意识形态,而人类的存在形式实际上主要是在一个国家人群共同体中存在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标准是很难确定的。一些国家打着普遍人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权,试图将自己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标准推向全人类,其实质是借以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来谋取自己一国利益。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通过其整合作用的发挥扩大影响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指其对社会心理领域、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矛盾与冲突关系的重组,其目的是使社会秩序保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框架之内,把矛盾和冲突限制在相对稳定的秩序之内。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一方面,通过其为社会成员提供共同遵从的价值取向,促成内在精神生活与外在生活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归属感,消解社会矛盾冲突、观念对抗、权利差别等,进而实现协调人们的活动,使社会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努力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种思想先导的作用,使其成为动员、引导人们为共同社会理想、社会目标而奋斗的巨大力量,成为我国社会前进的一面思想的旗帜。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发挥的有效方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应该只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总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或平台,通过融入大众的心理结构和日常生活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发挥的有效方法。一是在宣传中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将抽象、深奥的理论转化为百姓通俗的语言,让群众接受。在工作中,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层次性,特别是对党员和群众不能上下一般粗,要分别对待、取得实效。二是要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出发,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精神诉求,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通过增强服务现实、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不断拓宽服务群众的领域和渠道,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强大的认同力量。四是要通过拓展信息传播的平台和载体,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面的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不断地解答人民群众的思想疑惑,回答各种热点、焦点和疑点问题,宣传新观念,引导群众消除矛盾,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要提倡语言生动活泼,注重传播方式、手段的生动性和大众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

 
发布日期:2011-05-05 贾英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